个人文档管理软件 -文档大师

首页 » 知识管理 » 个人知识管理 » 什么才是正确方向,如何避免盲目努力?
wyzadmin - 2015/3/25 11:32:18
文/张京





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如何避免盲目的努力?



--兼谈自我认知的意义和挑战





昨天在空间分享了一篇名为《努力,有用吗?》的文章。不少朋友看到了这篇文章,我微信朋友圈里有一位朋友是这样点评的:“有价值的努力,是坚持正确的方向,了解生活的真谛,才不会盲目的努力。”   这个点评很有水平,在很多评论当中这条评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呢? 如何才能避免无价值的盲目努力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又十分的重要。








我想就昨天那篇文章和这个问题写一点自己的思考与心得,算是给自己留一个记录和备忘吧,同时也分享出来,请朋友们予以指正。


说到正确的方向和努力,就不得不让人想起了1983年的高考作文题,那年的作文题我个人感觉是历年高考作文题中少有的经典之作。不少人应该都有印象的。请看下图:



1983年高考作文: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





这幅漫画意义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漫画名为:这下面没水,再换个地方挖。很明显这幅漫画的含义是指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半途而废不会成功的,坚持就是胜利。


单就漫画本身来说道理是很浅显和清晰的,因为下面明显是有水的。


然而如果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大概就没有这么简单和浅显了,生活现实永远比漫画要复杂得多得多。有时可能并不清楚到底哪里有水,哪里“水”是属于你自己的。

对于个人来说,有两个问题很重要,第一是判断到底哪里有水 ? 换句话讲,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     第二是能否坚持不懈挖到水。

说实话,真正做到这两点都非常不容易,是比较困难事情。


1      判断到底哪里有“水”,要靠见识,思维,经验等等软实力。软实力的获得是很难的,需要悟性,长期的时间与实践。

2     判断有“水”后,能坚持不懈 ,需要毅力,但又不仅仅是毅力的问题,还需要硬实力。比如明知道地下某个地方有石油,但是你的资金如果不够,等钱烧完了,哪怕还差3米,5米,如果再融不到钱,最后的结果还是零。世界很残酷的,有时候就像趴在玻璃上的一只苍蝇,前途看似光明,脚下却无出路。







世界的许多问题是系统性的问题,要想把它做成,需要各种积极因素的综合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它。比如做一个事业,做一个项目,无不是如此。其中各种因素就包括了: 精力,思维,经验,见识,专注程度,资源(资金和人脉),执行能力,运气等等。为什么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呢?  原因就在于此。 不是说仅仅思维好,能力强,或者是有恒心有毅力就能取得成功(挖到水)。因此,不得不承认,人是有局限性的,普通人很难具备上述全部的要素,各种局限性限制了人的自有,阻碍了人的发展。


但是努力还是必要的,还是必须的,很努力了尚且不容易成功,不努力岂不是更是毫无希望?  努力还是要有的,梦想也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假如让数学成绩只有几分的文史专家吴晗去从事科研工作,那他永远也到不了他的成功的彼岸,因为方向根本就错了。现在就又回到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什么样的努力才是有价值的? 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才是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样的方向才是正确的呢?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的。但是这句话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能深刻了解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了。有一些人不成功,就是因为在知己或知彼的某一方面比较弱,甚至在两方面同时弱造成的。而最难的不是知彼,虽然知彼也不容易,但是知己才是最难的。










从主体内部角度来说,正确方向的前提是深刻的自我认知


没有深刻和透彻的自我认知,根本就谈不到正确的方向。有人把人生比喻成马拉松,人生怎么是马拉松呢?马拉松有明确规定好的路线和终点,人生有谁告诉路线和终点? 人生比马拉松要复杂1000倍。人生当然也不是挖井劳动,人生当中直接去找方向是找不到的,方向并不是那么好找的。只有先找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那个“罗盘”才行。


若想成功的挖到“水” ,首先是要了解自己,一般的了解是不行的,必须是非常透彻的了解才可以,比如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怎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把自己比作是一只手,要给这只手找到一个很匹配很合适的手套才是行,可是90%的人恐怕都做不到这一点的。有种流行的理论叫做木桶理论,说要补短板,错了,要补长板才对啊。


只有对自我和客观世界的透彻而深刻的认知才能谈到如何探寻“水源” 在哪里。你只能去找属于你自己的那个“水源”,而别人的“水”不一定属于于你。



说说当然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正所谓知易行难。事实上,很清楚的了解自己,这恐怕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之一。只有极少数的睿智之人才能够很理智很客观的看待和评估自己。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一般都是比较模糊,比较肤浅和笼统的,是一个雾里看花似的大概轮廓而已,绝对不是很清晰的。


我们对自己总是有不切实际的模糊认识,不是高看了自己,就是低估了自己,总之,对自己没有全面客观和精细的认识。












拥有大智慧的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简单的八个字,或许需要感悟一辈子。

为什么了解自己如此困难,是不是我们不够聪明呢?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智慧。聪明和智慧完全是两个不同层级的东西。


我们不能够很清楚的了解或认知自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 缺乏自我反省能力。

② 缺乏总结经验的能力。

③ 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和某种情绪

④ 被某种欲望所迷惑。

⑤ 心智在不断地演变。

以上几条,为准确评估自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尤其是最后一条,人是在不断变化的,自身的身心系统是动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变化,心智的成长也是动态的,甚至是缓慢的,这样一来,准确评估一个动态的系统就显得非常困难了。所以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一个不断加深,不断变化甚至是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精确的自我认知至少需要了解自己四个方面的指标,一般人是不会想到这些的。



需要了解自己的4个模式:

1    学习模式
2    思维模式
3    心智模式
4    行为模式


其实你并不了解你自己,你以为你了解,但是你不了解,真的不了解,在你了解的那个你之外,还有一个陌生的你。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不相信可以测测自己上述的四项指标,看看能不能快速准确地说出来。说实话,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自己。











为什么有的人很早熟早慧,而有的人就大器晚成,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最前沿的脑科学领域了,这里就不深入详谈了。


一个人客观准确的评估自己是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且这是一种高难度的能力,多少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在里面的。俗话说,自己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自己明白自己几斤几两。要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分量,到底是几斤几两,就需要有一杆秤,这个秤就是用来测量和评估用的。我们能否成功和我们有没有这样一杆秤有着极大的关系。


评估的办法有三个:

1   试错

通过尝试做一些事情,才能只能自己到底是什么类型,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举个例子,家长让孩子报培训班,就是一种试错,开始可以多报一些,然后要观察孩子的情况,哪个喜欢,哪个适合,然后做出取舍,这就是一种试错。

2   他人反馈。

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的故事,李世民,一代明君这么高智商的政治家都需要以人为镜,通过别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更何况是普通人呢。

3    自我总结

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反思自己,上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虽然这样可能会失眠,但是肯定有效果。



即使做到了完全透彻的自我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是完成了一半儿,下来还要了解你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这个社会。需要深刻透彻了解与自己匹配并且有着社会需求的那个方向,这个方向才是你真正的正确方向。这就涉及到见识,视野,知识结构等等对外部世界的认识问题。








对于有些人,甚至是天才来讲,人生可能注定永远实现不了梦想的,这是命,不是能力和思维的问题。


痴迷于或沉醉于社会本来就不需求的事物当中,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在没水的地方硬干蛮干是没有结果的,就比如学习一门将死的语言一样,你就是再钟情痴迷于它,也是毫无意义的。


作家王蒙说,人一般是年少的时候是比较幼稚和愚蠢的,随着时间,阅历,经过沉淀后就会慢慢逐渐变得聪明一些,没有那么蠢了,等到智慧了完全不愚蠢了,人也快老了。


所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有明师指路。靠自己一个人在茫茫黑夜中慢慢摸索是天底下最悲催的事情之一。










人类有两个东西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认识论,包括了对主观自我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另一个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建立在认识论的基础之上的,


好比人要过河,河水有多宽,有多深,这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是会游泳,还是有自己动手制作一只小船的技能,这是对主观自我的认知。至于说到底怎么过,是游过去,还是坐船过去,还是让人摆渡过去,这是方法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两论” 也就是哲学的本质。哲学这门学科在学校里好像成了过时的东西了,其实哲学实乃科学之王。我个人的体会是认识论比方法论重要,自我主体的认知比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要难得多。



原文网址:http://user.qzone.qq.com/932335844/blog/1421676752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才是正确方向,如何避免盲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