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终身都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什么是竞争力?

“台湾的彼得·德鲁克”、“竞争力之师”石滋宜博士在其《竞争力》一书中这样诠释:竞争力就是学习力。他认为,竞争力是适应变化而进行变革的能力,而学习是带动变革的原动力。要通过学习新的观念与方法,改变旧的思维与习惯,重塑新的竞争力
  

  
  谈及与企业相关的“个人竞争力”,石博士认为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领导者的个人竞争力在于其领导力的发挥,这不仅直接造就了企业的差异,也决定了企业的终极命运。同时他也指出,领导力不等同于领导者个人的魅力,领导者的思维改变、角色改变对其领导力的提升和发挥至关重要。石博士所说的个人竞争力来自“领导”,是在说个人竞争力来自包括领导者、员工在内的每个人的“自我领导”和“自我领导力”,而不仅是“领导者”的“领导”和“领导力”。领导力是个人内在的东西,需要靠不断审视自我的内在修炼与学习来不断提升,这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所需的最关键资源,也是最后的竞争资源。当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学习如何自觉地去“领导”自己、影响他人,具有了不依职务权力的领导力,企业就有了竞争力的基础。因此,石博士呼吁“培育领导和提升领导力,是企业或组织走向永续经营的获利大道。”
  

  
  石博士认为,提高竞争力就在于勇于创新、敢于打破“藩篱”。与众不同才有竞争优势,要有能力与自己竞争,思维模式的改变是首要的。要使创新成为竞争力之源,就需要改变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的理想目的是培养学习能力,有学习能力才有创意的迸发、智慧的增长。团体智慧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以情境式组织学习,激发团体智慧,不断创新,使组织永具竞争力。跨越国家的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并有差异。
  

  
  而使企业维持优势,最主要不是资金而是留住人才,借以培育出知识竞争力。因此,要重视全球化人才,让他们成为拥有学习力、适应力、反应力以及专业能力的“人财”,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进而为企业带来效益



学习力为什么重要?

     美国素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之说,这不仅因哈佛建校更早,更是因为哈佛特别强调的个人创造力,正是美国的核心精神。而学习力是创造力的根本。学习力是什么?它是学习能力、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合。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是意味生命力的枯竭。因此,哈佛才将帮助学生具备使自己终生受益的学习力当最终目标。这样看来,七位美国总统、世界企业500强的总裁中三分之一在哈佛学习过也就不奇怪了。

   在《学习力》中,柯比从学习动力、态度、能力、效率和创造力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提升学习的有效途径。以本书强调的学习力和以传统的学习方法所获得知识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不断增值的过程,后者则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因此,《学习力》一书特别适合桎梏于传统学习方法,和渴望具有更强生存能力的读者。学习力就是竞争力。作者简介柯比,现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从2003年初开始担任哈佛大学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主席。编辑推荐只注重学校的学习,是人生失败的开始!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



学习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曾经有人给学习力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总和。但我认为,如果非要给学习力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的话,它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学习力应该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

  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学习力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与学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他们认为,学习者只要记住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就可以了,别的东西,对学习来说都不是主要的。
  其实,这恰恰是那些灌输式教育者最大的悲哀。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只是机械地将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
同样,一个学习者如果不具有创造能力的话,不管他具有多么丰富的知识,也永远是在模仿和抄袭。
  一直以来,有很多记者和教育界的人士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最能体现哈佛的特点?我的回答是:在哈佛,学什么由你自己决定。我们之所以给予学生这么大的自由度,就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认识自身和世界的多种视角,赋予他们知识、技能、思维的能力和生活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而终身都能够适应环境变化!!!

  哈佛大一不分系科专业,我们希望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尝试,发现并确认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大二开始在40多种学科中选择专业,选定之后也允许改变。哈佛本科4年,至少要学30多门课,分为:7门“核心课程”、16门专业课,再加上8 门选修课。所谓“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涵盖“外国文化、文学与艺术、历史研究、道德推理、数量推理、社会分析”等领域。各领域再细分为若干亚领域,共有11个亚领域,每个亚领域开设几十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

  再以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为例,每学年仅在肯尼迪学院就有300多门课程可以选择。此外,作为肯尼迪学院的学生还可以到哈佛别的院系去选课,比如说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健康学院、文理学院的经济系、政府系等;也可以到哈佛以外的麻省理工学院、Fletcher法律和外交学院去选课。
  但是,这种选课的自由对新生也是一种挑战。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背景、能力、兴趣和人生的目标来重新评价并设计自己,然后围绕着自己设定的目标来选课——试想,要在开学后的短短几天来计划自己今后的一生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正是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精神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就单个人来说,他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转变为他自己的愿望,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习活动也一样,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喜欢学些什么,学习的效果如何,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旺盛的学习动力。它是学习力中最具有激情的一种能力,可以说,没有学习动力,你就永远也不会具备学习力。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其实,哈佛并未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来启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对于按照自己的目标、兴趣等因素选定的课程,他们才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即使在离开哈佛以后,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的新知识。


  “可是一个人的想像总应当超过他的能力,不然为什么要有天堂?”这是罗伯特·布朗宁于1855年所作的一首诗中的诗句。虽然,今天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能要超过布朗宁时代的任何一个人的最大胆的想像,但大自然的法则仍然未变: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最后,就会被一个更有想像力的演员推下人生的舞台。而这种想像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
  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



“学习力”是什么?

 “学习力”一词最早出自于1965年美国人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他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思想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逐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和应用。虽然目前还没有了解到把学习力应用于党政机关的范例,但笔者认为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引入学习力的理念,用学习力的管理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学习力是什么?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笔者认为还应增加“学习创新力”。即表述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动力来源于学习目标、兴趣、动机,目标越大、兴趣越浓、动机越强,动力就愈大,这是学习的动力源。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学习创新力来源于系统思考,包括观察力、分析力、评价力、应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力的几大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叠加,互相促进,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人们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习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快速全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不管你是否愿意,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接受各种新信息、新知识的冲击,每时每刻都面临新的变化。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信息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惟一不变的就是“变”,未来学习主体惟一具有的持久优势,就是有能力学习得更快更好。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谁对变化把握的全面,谁就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所以学习力的首要方面就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我们更应认清这个形势,适应这个要求。在学习上必须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快速的而不是迟缓地感知变化的环境,全面的而不是片面地掌握最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批判的而不是盲目地获取有益于决策的有用信息和知识。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即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提供最好的决策依据。

2、适时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观念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支配其行为的巨大精神力量。莎士比亚说:“事情没有好与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社会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你的思想就是你最大的敌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转变思维和观念,尤其是一些旧的传统的思维和观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回首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路,也是转变观念的路,从“以阶段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从GDP到“绿色GDP”,等等,社会在前进,思想在深化,观念在转变。“转变观念才能转变一生”。如果我们仍沿用计划经济的观念指导当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显然会事与愿违。同样,如果我们用陈旧的过时的观念指导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显然也是不可思议的。宋代文学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揭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不断注入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的“活水”,才会有“清如许”的崭新的生命力。

3、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支撑一个区域、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科技需要创新,文化需要创新,体制需要创新,机制需要创新。要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创新如何体现?要体现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项目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等重点经济工作中,要创造性地研究探讨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符合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的工作思路。


  习力也是生产力,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提高学习力,关键是要发掘学习的潜能,把这种潜能当作一种稀缺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学习力。


哈佛交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力?


其实,哈佛并未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来启发他们的危机意识、对未知的好奇心以及广泛的兴趣。对于按照自己的目标、兴趣等因素选定的课程,他们才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即使在离开哈佛以后,也会自主地去学习使自己不断增值的新知识。
  “可是一个人的想像总应当超过他的能力,不然为什么要有天堂?”这是罗伯特·布朗宁于1855年所作的一首诗中的诗句。虽然,今天一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情可能要超过布朗宁时代的任何一个人的最大胆的想像,但大自然的法则仍然未变: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最后,就会被一个更有想像力的演员推下人生的舞台。而这种想像就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
  一个人的想像如果不能超越他现时的能力,他就会停止学习,他的生活就会变成简单的求生。
  可以说,哈佛给予你的,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你的学习成绩。但是,如果你真想获得成功,则必须坚持努力运用和拓展这些方法,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不断地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和新的理想目标。
  首先,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
  任何人的学习,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愿望的动机,才能使自己行动起来,被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就在几年前,哈佛神学院录取了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学生,有人把他当作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他不仅仅多才多艺,而且各个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理科的成绩几乎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进纽约交响乐团,被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无论是读麻省理工学院,还是学音乐,将来都不用为工作发愁,而神学院毕业的很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为什么他要进神学院?这是很多教授都感兴趣的。听听他的回答吧,他说,我还年轻,工作并不是主要的,可以慢慢来,可是,信仰的问题,神是什么,人何以才能超越,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课,这些功课不做,我活着一天都不得安宁。我读书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
  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这些年轻人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他们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
  正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认清自己要什么并且找出动机是很重要的。人生若是没有动机,就像汽车没有了燃料,是走不了多远的。有些人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是应付父母和教师,这样的心态实在很可惜。

  下面是一些大多数人为什么学习的原因:
  A. 证明自己的学习力;
  B. 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C. 取得学习另一课程的资格;
  D. 得到学位证书;
  E. 有一份好工作;
  F. 父母或老板要求我学习。

  上述内容可分为三组。A和B属于个人原因,你想要的回报就是学习本身。如果你选了它们,你可能会感到心里很踏实。如果你选了C、D、E,这表明你的学习原因对你很重要,但得到回报的时间较长,你可能感到学习很枯燥,因为最后的回报太遥远了。最后,如果你选择了F,你可能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你根本不想学习,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之。
  对于学习者来说,你必须要知道你通过学习想得到什么东西。因为,成功的学习依赖于学习对你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很重要,如果你不能使学习变得有乐趣和有收获,你的学习将始终没有多少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