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文档管理软件 -文档大师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知识管理: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复制链接]

1#
作者:高建华

《知识管理:推动企业成长的加油站》是我所看到的有关知识管理方面的最优秀的一本科普性质的入门读物,通过几位知识管理专家的介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识管理是怎么回事、知识管理能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做了简洁明了的描述。所以大家只要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读完这本书,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记得不久前,我去电视台做一个有关“知识管理”的节目,节目录制前我让电视台走访几位企业家和经理人,问这些人三个同样的问题:
           第一,你听说过知识管理吗?
           第二,你知道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吗?
           第三,你的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了吗?

三个人都表示听说过知识管理(知其然);但是说到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就都跑偏了,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从字面意义去理解(不知其所以然);三个人当中只有一位表示他的企业已经开始做知识管理,另外两位表示没有实施。可想而知,在不理解知识管理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实施起来会是什么样。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家和经理人已经不得不面对知识管理这个话题,否则必定要落伍。在这里不妨把《知识管理》一书中的一些经典理念与大家分享,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好的知识管理机制应该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一个公司做不到知识共享可能是由于公司文化问题,公司员工不能因共享知识而得到奖励,他们就不会为知识管理作出贡献。那么员工为什么不愿意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呢?例如,有些员工认为最佳实践经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未必有效,另一些员工因为没有认识到新知识的价值,或者他们缺乏共同语言,无法将该经验用在其他部门。此外,还有些员工从来没有与公司其他部门同事很好的沟通和合作的经历,因此也做不到这一点。按照传统的中国文化,人们普遍认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并不愿意分享。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用利益驱动的方式来激励大家,将知识管理融入正规的业绩评估和薪酬激励体系中去,因共享知识而获得奖励的员工必然会再接再厉

  知识管理是公司的一个正式、规范的流程,通过这个流程首先推断公司所拥有的何种信息能够对公司其他人有所裨益,然后设法使公司上下能够方便地获得该信息。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创建“最佳实践”的信息库,以保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能够传授给将来执行相似任务的同事。也就是把那些最有经验的人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可行的流程和方法梳理出来,上升到可以复制、可以操作的“规定动作”,从而减少后来的新人摸索的成本,提高成功率。

  目前知识型员工构成了发达经济体中的员工主体,为了在新的世纪成功地参与竞争,一个公司要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智力资源。随着中国企业的转型,知识型员工的比例必然大大提高,企业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当团队中的最优秀人才离职时,是否会同时带走他们的知识?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首先要识别对公司战略来说最为关键而又最有可能流失的知识经验,然后把这些关键知识制度化。试想,一个团队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团队成员四下询问是否有其他人做过类似的工作,如果有,那么这位有经验的人员是否可以提供建议和忠告。这种打探有时候会有斩获,但是由于很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来知晓各人都具有什么经验,因此,这一过程耗费时日,而且结果完全听天由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可能永远不见天日或被束之高阁。

  推动知识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催生知识管理,而是在于解决公司最迫在眉睫的问题,将知识管理用于它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通常说来,知识管理无法在公司发挥有效作用的首要原因是其推崇者不能将知识管理与现实中的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成功的案例都是先有经营问题,然后知识管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如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快的周转率、增进与客户的亲密度、产品更快推向市场、优秀的经营成绩等。按照发达国家的分析,未来企业的智力资本的价值应是公司有形资产账面价值的3-4倍。但是,在许多公司,“专家”完全把持着知识,他们离开时也会将知识带走。

  其实,知识管理离大家并不遥远,只是过去没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而已,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首先,杂志书《智囊悦读》就是知识管理的产物,它的诞生就是按照知识管理的思路设计出来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家和经理人选书难、读书烦、吸收慢的问题,希望忙碌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能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实现轻松悦读,把苦涩乏味的经管类图书读懂、读透、读薄,从而省心、省时、省力,这些都是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另外,像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都是知识管理的产物,他们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去解读古典的作品,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欣赏,掌握核心要点。

  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时候“二次加工”的价值远远大于“原创”作品的价值因为二次加工是根据目标客户群的需求进行再创新,加入了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因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人们的需求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过分地迷信“原创”是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大众化的快餐式作品能够大行其道,时代不同了,当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人们只能有选择地去学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其他人更多的是有效地利用专家总结归纳出来的知识,降低掌握知识的成本。再以《智囊悦读》为例来阐述这个观点,也许每一期的9本书当中,每个人从自己的工作需要出发,只有1-2本值得去读原著,去认真品味,其他的7-8本就是广泛涉猎一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这样就实现了专家帮你初选,读者进行二次评判,最后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悦读真正有价值的好书上面,如果每一位企业家和经理人通过这种方式,一年能读12-20本经管类好书的话,就已经非常好了。

  有人说我是中国的第一位CKO(首席知识官),也是最早从事知识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早在8年前我所在的中国惠普公司就开始了用知识管理的工具、理念和方法去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最头疼的问题,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自然也成了中国为数不多的真正实践过知识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当时为了明确知识管理到底能帮助企业解决什么问题,我总结出来三个宗旨: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直到今天大家还是非常认同这三个宗旨,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7年前,我在北京大学“华商名人堂”做演讲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坚信十年以后知识管理一定会成为中国最热门的管理话题。直到今天我依然坚持当初的观点,我相信三年以后知识管理一定会在中国热起来,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将面临转型与升级,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靠蓝领工人赚钱到靠白领员工创造价值,从注重经营到经营与管理并重,从战术导向到战略导向。

  可以说,一个人聪明与否,不是看他(她)是否反应快,也不是会不会什么“脑筋急转弯”,或者数学水平高,我认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看他(她)能看多远,有没有远见,如果你能预见到未来三年五年将会发生什么,你就有时间去做准备,可以非常从容地去应对变化,几年以后自然就是佼佼者。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企业能预见到五年以后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竞争格局,那么企业就有充足的时间配置资源,做好准备,就可以达到“先知先觉”的境界,领先对手半步。这就是过去十年来我一直从事的战略规划咨询工作,通过“授之以渔”的独特咨询模式,教会企业如何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中预测未来,如何解决“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难题,把未来五年的行业发展趋势梳理出来,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计划制订出来,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五年以后自然就会成为行业“领头羊”。
分享 转发
TOP
2#

好文采,内容更精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